先把话说明,这篇文章不提供捷径,不教躺赢,也不是让你像某些抖音博主一样靠哗众取宠快速走红。相反,这里有一条“Hard Way”,一条难走但能提高成功几率的路径。

“大妈” 蟒营课的核心要求之一,就是建议你记录每一天的学习过程,遇到了哪些困难,解决了哪些问题。CUHK 数据科学学院院长也有过类似表述。第一个建议就是:

用好日记,及其升级版学习周报

在大学里,找到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、学到了什么的方法十分重要,这将对你未来的学术表现和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。

“大妈” 建议你每天记录学习和活动,我建议你进一步整理这些内容,形成每周的学习总结。这不仅能帮助你反思一周的收获,还能为日后的学术展示和作业准备打好基础。

这种 “学习周报” 可以发给自己或者分享给导师,让他们了解你的进展。比如“大妈”每节课前讨要的 issue,就是一种“周报”。主动发 “学习周报” 既是向导师或教授传达你愿意主动学习的态度,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你。

此外,长期来看,记录学习进展也有助于期末复习和总结学年成就。

除了周报之外,参加或组织分享活动也是一个提高自己影响力的好方法。可以选一个你感兴趣并且对同学们有帮助的主题,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进行分享。你可以尝试在学生社团、学习小组,甚至通过“午餐+学习”形式,组织非正式的讨论,展示你的学术兴趣和知识。这不仅能增加你在同学和老师中的曝光度,还能激励你深入学习新的内容。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榜样就是 “大妈”。第二条建议:

承担更多责任

你可能会说,组织分享是社团领袖的工作,参加演讲也压力很大,为什么要去承担这些额外的责任?俗一点儿说,伴随责任而来的是权利。因此,有任何机会去承担更多责任时,承担起来。

但是,假如你没有被赋予更多责任呢? 怎样靠自己去赢得这样的机会呢? 有时候你不得不去主动寻找机会,去负责一项任务。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负责黑板报,这工作对学业没直接帮助,挺招人嫌弃的,但我这宣传委员一做就是十多年,在大学学生会是宣传委员,工作了在团委还负责杂志出版。你看,总能找到一些被忽视的领域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。 有时候,没有人愿意涉足的领域却是搜寻机会最好的地方。可能有一个没人愿意碰的遗留项目,或者某个吃力不讨好的杂活。正因为没有人愿意碰,所以你也无须去抢,这些就成为你日益强大的帝国的领地。如果你能把沼泽变为良田,你也就展现了自己的价值。 在这里就引出了第三个建议:

成为解决问题的人

在任何组织中,总有人告诉你哪些想法不可行,哪些问题太难解决。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。相反,你要成为那个永远能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,要成为勇于执行这些解决方案以获得成果的人。

在编程中也是如此,程序人人能写,DEBUG 却要老命。如果你能让自己成为那种看似没有bug 解决不了,没有障碍克服不了的人,那你就是那个最有价值的人。

reference

  • 《软技能-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》